温馨提示:文章已超过58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本文目录
现在创业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年轻。对创业公司而言,一个好的股权安排无疑至关重要,说最重要也不为过。我在这方面虽没有直接经验,但颇看过一些书籍资料,今天总结提炼一番,供创业者们参考。 理想状态下,创业公司会经历五个阶段:起始→获得天使投资→获得风险投资(通常不止一轮)→Pre-IPO融资→IPO。通常而言,如能进展到Pre- IPO阶段,创业基本上就大功告成了。股权安排是一个动态过程,即使公司已经上市,也会因发展需要而调整股东结构。但无论哪个阶段,股权分配都遵循三个原则:公平、效率、控制力。 公平是指持股比例与贡献成正比,效率是指有助于公司获得发展所需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等,控制力是指创始人对公司的掌控度。 在起始阶段,产品尚未定型,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之中,核心团队也没有最后形成。此时,股权分配的要义是公平体现既有贡献,确定拿最多股权的公司主心骨,同时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以硅谷最有名的三家公司为例。苹果,起始阶段的股权比例是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各45%,韦恩10%;谷歌,佩吉和布林一人一半;Facebook,扎克伯格65%,萨维林30%,莫斯科维茨5%。 苹果电脑是沃兹尼亚克开发的,但乔布斯和沃兹股份一样(沃兹的父亲对此非常不满),因为乔布斯不仅是个营销天才,而且拥有领导力,对公司未来意志坚定激情四射。而沃兹生性内敛,习惯于一个人工作,并且只愿意兼职为新公司工作,乔布斯和他的朋友家人百般劝说才同意全职。至于韦恩,他拥有10%是因为其他两人在运营公司方面完全是新手,需要他的经验。由于厌恶风险,韦恩很快就退股了,他一直声称自己从未后悔过。 Facebook是扎克伯格开发的,他又是个意志坚定的领导者,因此占据65%,萨维林懂得怎样把产品变成钱,莫斯科维茨则在增加用户上贡献卓著。 不过,Facebook起始阶段的股权安排埋下了日后隐患。由于萨维林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中止学业全情投入新公司,而他又占有1/3的股份。因此,当莫斯科维茨和新加入但创业经验丰富的帕克贡献与日俱增时,就只能稀释萨维林的股份来增加后两者的持股,而萨维林则以冻结公司账号作为回应。A轮融资完成后,萨维林的股份降至不到10%,怒火中烧的他干脆将昔日伙伴们告上了法庭。 萨维林之所以拿那么高股份是因为他能为公司赚到钱,而公司每天都得花钱。但扎克伯格的理念是“让网站有趣比让它赚钱更重要”,萨维林想的则是如何满足广告商要求从而多赚钱。短期看萨维林是对的,但这么做不可能成就一家伟大的公司,扎克伯格对此心知肚明。 Facebook正确的办法应当是早一点寻找天使投资,就像苹果和谷歌曾经做过的那样。在新公司确定产品方向之后,就需要天使投资来帮助自己把产品和商业模式稳定下来,避免立即赚钱的压力将公司引入歧途。 这方面苹果和谷歌都很幸运。苹果开业后非常缺钱,乔布斯甚至打算用公司1/3股份换取5万美元(约等于今天的15万美元)。这时候马库拉出现了,这位经验丰富的硅谷投资人不仅带来了公司急需的25万美元运营资金,还带来了宝贵的商业经验,他只要求26%股份。这样,苹果新的股权结构变成:乔布斯、沃兹、马库拉各26%,剩下的22%用来吸引后续投资者。根据《乔布斯传》里的描述,乔布斯当时心想:“马库拉也许再也见不到自己的25万美元了!” 谷歌的两位创始人同样在公司开张不久就揭不开锅了,他们想筹集5万美元,但是SUN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硅谷风投人贝托尔斯海姆给他俩开了张10万美元的支票。我搜遍了网络,翻看了三本谷歌传记,也没查到这10万美元换取了多少股份。但自上世纪末以来,天使投资人所占的股份,一般不低于10%,也不会超过 20%。 Facebook的天使投资人是帕克的朋友介绍的彼得·泰尔,他注资50万美元,获得10%股份。这之后,Facebook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不到一年就拿到了A轮融资——阿克塞尔公司投资1270万美元,公司估值1亿美元。7年后的2012年,Facebook上市,此时公司8岁。 谷歌从天使到A轮的时间差不多是一年。硅谷著名风投公司KPCB和红杉资本各注入谷歌125万美元,分别获得10%股份。5年后的2004年,也就是公司创立6年后,谷歌上市,近2000名员工获得配股。 苹果公司在马库拉投资后没有经历后续融资,4年之后上市,上百名员工成了百万富翁,此时公司5岁。 这三家都是产品导向的公司,有了产品才去注册公司,但即使在产品导向的公司,产品也不是一切,公司得以运转,除了需要产品(技术)人才,还需要市场人才和运营人才,创业初期,融资人才尤其重要。更重要的,公司需要Leader,也就是主心骨。具备了这五项要素,创业团队才算搭建完毕。 很少有公司在注册之时就全部拥有上述5项能力,这就是说,创业团队不是一下就组建完毕的,最初的团队成员需要仔细评估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股权分配方案。我认为,在公司主要资产是梦想和未来时,像苹果公司那样预留股份,比像Facebook那样通过增发稀释股份更加简明易行,潜在麻烦也更少。 随着公司逐渐变大,资本需求会越来越旺,后续融资不可避免,引进经验丰富的运营人才也必须授予其股权或期权,这些都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事实上,创始人在公司长大之后如何不被董事会踢出自己创办的公司,早已是硅谷的经典话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苹果谷歌Facebook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乔布斯在苹果上市4年半后被赶出了苹果公司,踢他屁股的人是他请来的CEO斯卡利。“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抓住机会改变世界”,当年乔布斯用这句话打动了斯卡利,后者没能改变世界,但是改变了乔布斯。 公平地讲,乔布斯被赶走完全是咎由自取,苹果董事会1985年赶走他和1997年请回他都是对的。但是,没有一个创始人愿意失去自己的公司,而他们也有办法做到这一点,那就是采用双层股权结构。 苹果当年是单一股权结构,同股同权,苹果上市后,乔布斯的股权下降到11%,董事会里也没有他的铁杆盟友(他本以为马库拉会是),触犯众怒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谷歌则在上市时重拾美国资本市场消失已久的AB股模式,佩吉、布林、施密特等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有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 2012年,谷歌又增加了不含投票权的C类股用于增发新股。这样,即使总股本继续扩大,即使创始人减持了股票,他们也不会丧失对公司的控制力。预计到 2015年,佩吉、布林、施密特持有谷歌股票将低于总股本的20%,但仍拥有近60%的投票权。 Facebook前年上市时同样使用了投票权1:10的AB股模式,这样扎克伯格一人就拥有28.2的表决权。此外,扎克伯格还和主要股东签订了表决权代理协议,在特定情况下,扎克伯格可代表这些股东行使表决权,这意味着他掌握了56.9%的表决权。 这样的股权结构当然能够确保创始人掌控公司,而像佩吉布林扎克伯格这样的创始人深信没有哪个股东能比他们更热爱公司更懂得经营公司,因此只有他们控制公司才能保证公司的长远利益,进而保证股东的长远利益。 在中国,公司法规定同股同权,不允许直接实施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但公司法允许公司章程对投票权进行特别约定(有限责任公司),允许股东在股东大会上将自己的投票权授予其他股东代为行使(股份有限公司)。因此,虽然麻烦,但也能做到让创始人以少数股权控制公司。 问题是,投资人也许并不想这么做,虽说自己的孩子自己最心疼,但犯糊涂的爹妈也有的是。一旦创始人大权独揽,犯个大错就可能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的确,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在实际中,双层或三层股权结构能否实施,唯一的决定因素就是创始人和投资人谁更牛。
其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资本保值增值结果的分析指标为资本积累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和不良资产比率。分析指标主要对企业资本运营水平和质量,以及资本保值增值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分折和验证。其中: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x100%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不良资产比率=(年末不良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x100%。
基本计算公式为: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净现金流量所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资金活动结果。在数额上它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净现金流量有营运型和投资型两类。营运型净现金流量是对现有企业常规经营运行情况下的现金流入。流出活动的描述。一般用于企业资产的整体评估,有的也用于无形资产的整体评估和单项评估。其计算公式如下:
营运型净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追加投资。
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为负说明以下几点情况:
1、营运资金周转次数为负数在零售业很有可能是企业运营能力强的表现。
2、这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日常运营不需要自己出流动资金,而是靠流动负债来支持的。对于零售业来说,基本上短期负债就是指欠供应商的钱。那么实力强大的零售企业可以尽量延长对供应商的账期,同时库存卖的很快。
3、举个例子,假如对方是强势零售卖场,跟供应商半年一结,同时对方卖货非常快,一个月售罄一次,有闲钱对方就拿去投资到新店做固定资产,或者做其他投资了。
4、那么基本上是应付最高有半年的进货金额,而存货端平均只有一个月的库存,因为是零售,应收占款可忽略。这种情况下运营资本是大大的负数。
5、不过现实中零售业没这么大的优势,所以有负数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流动比率0.1,0.2的样子。营运资金的含义:1、营运资金从会计的角度看是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净额。为可用来偿还支付义务的流动资产,减去支付义务的流动负债的差额。2、如果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负债,则占用在流动资产上的资金是由流动负债融资;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净流动资产”要以长期负债或所有者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金来源。3、会计上不强调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而只是用它们的差额来反映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4、在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财务人员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和认识;从财务角度看营运资金应该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关系的总和。5、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这有利于财务人员意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要注意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这两个方面的问题。
现金循环周期=存货转换期间+应收账款转换期间-应付账款递延期间=生产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平均付款期 【现金循环周期的作用分析】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
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此外,营运资金周转的数额还受到偿债风险、收益要求和成本约束等因素的制约。 流动资金既然供营运周转之用,就应该有一个循环周期。周期的长短,关系到资金成本及运用效率。 假定有一家生产个人电脑的公司,预测市场需求为100部,以下步骤决定其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显示出其生产决策对公司流动资金地位的影响: 一、公司订购生产100部电脑所需的零组件,因电脑行业采购原料、零件习惯上实行信用赊购方式,因而此项交易仅发生应付帐款,对现金流量并无立即影响;
二、组装零件成为电脑成品,需要雇佣若干劳动力,产品完成时,工资并未全部支付, 因而一部分发生应付工资;
三、电脑成品以信用销售方式售出,因而发生应收账款,并无立即现金流入;
四、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在收回应收账款之前,公司必须支付应付帐款及应付工资,因而发生净现金流出。此项现金流出须向银行借款融通;
五、当公司收回应收帐款时,流动资金的现金流程循环(cash flow cycle)已经完成。 此时公司有能力偿还借款,此项借款的目的在于协助生产的进行及营运周转。 电脑公司进行产销活动,把零组件及人工转换为现金的过程,称为现金转换循环(cash conversion cycle),这一模型中应用若干术语,分别解释如下: 存货转换期间:是指把原物料或零组件制造为产品,并将产品售出所需的时间;销货/存货=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愈多,代表该企业推销商品的能力及经营绩效越佳,因此存货转换期间不宜过长。 应收账款转换期间:是指应收账款收回现金所需的时间,又称为销货悬帐天数(days sales outstanding.DSO)。 销货/应收帐款=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越高表示企业收帐的速度及效率越佳。 假定DSO为54天,就是指销货发生的应收帐款转换为现金,需要54天时间。 存货转换期间与应收帐款转换期间合称为营业循环周期。 应付帐款递延期间:是指自购进原料或雇佣人工至支付价款及工资所递延的平均天数。一般公司支付购料价款及工资的递延期间,通常为30天。 现金循环周期包括上述三个期间,其长度等于自公司购买(生产所需资源)原材料及人工支付现金之日起,至销售产品收回价款之日止所经过的天数,可以衡量公司的现金冻结在流动资产上的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