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利润表中没有应交税金总额,只有“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资产负债表中有应交税金项目。是根据“应交税金”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所得税等。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公司股东大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利润的计算1、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其他业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3、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4、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5、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税金就是纳税人上交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城建税、印花税、所得税等。
利润百分比的计算公式,即利润率=(收入-成本)÷收入;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销售利润率=利润÷销售×100%;如以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所有预付资本与所剩余价值的比率就是利润率,也即是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是相对指标,能够反映在某段时期内,企业公司所产生的利润水平,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能够考查与核验公司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同时又可以和各公司之间以及不同经营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相比较,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一)营业税、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所得税等
1、营业税的计提和结转
月末会计结转时,对本月发生主营业务收入计提税金
(1)提取时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营业税
贷:应交税金--城建税
贷: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2)结转时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3)上缴税金时
借:应交税金--营业税
借:应交税金--城建税
借:其他应交款--教育费附加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2、所得税
1、季末、年末提取所得税时(按利润总额提取)
借: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2)结转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
(3)上缴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3、增值税
(1)购货时
借:原材料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2)销售货物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3)上交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
4、消费税
(1)计提消费税时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2)上交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消费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三、不通过“应交税金”科目核算的有: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个人所得税
1、企业缴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时,直接记:
借:管理费用--税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付工资时
借:应付工资
贷:应交税金(或其他应付款)--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
(2)上交个人所得税时
借:应交税金(或其他应付款)--个人所得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